民革中央 | 贵州民革
网站首页 民革简介 最新发布 民革时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参政议政 思想宣传
组织工作 社会服务 民主监督 祖统工作 友好往来 企工委 党员风采 资料收藏
欢迎访问贵阳民革网(www.gymg.cn)    
回忆我的伯父
信息来源: 作者:刘红霞 发布日期:2012-07-02 [字体大小: ]

我家的相册里有一张黑白老照片,它拍摄于1938年,90年代由美国回国探亲的三伯母用四十年代三伯父带往台湾的一张照片复制而来。它记载了一个为华航奉献一生的贵阳人的经历和两岸相思情。

一、艰苦的童年

我家世代居住在贵阳,祖父刘金鐇曾任主政过贵州省的军阀袁祖铭部少将军需,他生前教育子女极其严格,从小要背《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等传统书籍。袁祖铭兵败后,祖父转而经商,在马棚街(今新华路)经营一家火柴厂。当时,时局混乱,官商利用两天后即将宣布作废的旧币买下祖父大批成品,致使生意破产,祖父积劳成疾,忧郁而病故。

父亲兄弟姐妹共5人。住在上市北街(今利美康医院附近)。祖父去世后,养家的重担落在了年长的大伯父刘元棠肩上,他高中毕业后考入市邮电局当邮务员,时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在押运邮件期间,结识了以汽车运输支援云、贵、川大后方抗日的“南洋回国华侨青年技术服务团”的爱国青年杨建新、沈辉等人。这个服务团分批回国三千多人,是受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领导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派遣。自结识杨、沈等进步青年后,大伯父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后遭人告密,家中被抄。大伯父被捕,后经父亲的舅外公刘文甫(时任贵阳尚节堂主管)托当时的参议会议长平刚先生向宪兵队求情取保,才获释。1942年,大伯父赴延安后至今杳无音信。

由于受大伯父的影响,三伯父刘元林进入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了共青幼年团,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后上街卖报,同时为进步书店投送报刊及抗日宣传品。他将微薄的收入交给家里补贴家用外,留下一些用来购买书籍文具,白天卖报,晚上自学文化,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抗日战争胜利后,三伯父考取四川灌县空军幼年学校。在校读书期间,他还给弟妹们寄来许多的书籍,并叮嘱他们要努力读书,孝敬父母。1948年三伯父随校迁台湾。从此与亲人失去了联系。那时父亲、姑姑、叔叔年纪尚小。

二、家书抵万金

解放后,父亲、姑姑、叔叔相继参加工作,对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我儿时常听年迈的奶奶念叨,不知道元林是否还在人间?随着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日益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市经委工作的父亲委托到日本考察的贵阳市李平副市长从日本向台湾华航去信询问,得到此人已不在岛内的回信。仅有三伯父在台湾的消息又中断了。直到1986年王锡爵先生架机飞回大陆,父亲通过市台办与王锡爵先生取得书信联系后,才得知三伯父早已调到美国檀香山任华航主管兼夏威夷大酒店的总经理,失去联系半个世纪的亲人之间才通上音信。知道了三伯父辗转曾给家里寄过多封信,因为家庭地址的变更和文革均未收到。接到第一封家书的三伯父把这几页写满亲情的信反反复复地看了又看,每当看到八十多岁的奶奶已去世,他都为自己未能尽孝而痛哭。而在大陆的我们则每天巴望着来自海外的信件。我还记得当时收到三伯父第一封信的时候全家象过年一样聚在一起。父辈们谈论着三伯父小时候的事,猜测着他这几十年来不知吃了多少苦,如何思念家乡的亲人,想象着他回家后的情景,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无限的期盼。

三、第七届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第一名

随着与三伯父信件往来的增加。我们对他这几十年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三伯父因参与华航的建立有功,1969年被评为第七届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第一名,并出任华航首任台北区经理。由于工作勤奋,1977年调美国檀香山出任华航主管兼夏威夷大酒店总经理,举家迁往美国。

四、根在贵阳

三伯父的每一封来信无不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他时刻都在想念阔别几十年的家乡的亲人。他还特别来信交待父亲要想尽办法查找奔赴延安后杳无音信的大伯父下落。询问他童年时经常去游泳的南明河杨柳湾那一泓清水是否依旧在流淌,黔灵山的古树林木还在不在,以及故乡的小街、小巷有没有变化。更想再回来尝一尝那飘着葱香味的肠旺面。但由于那时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他只能苦苦等待回乡之日的到来。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他即将办理退休准备返乡之时,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在他弥留之际,他含泪告诉三伯母和堂兄、堂姐,他们一家人的根在贵阳,一定要代他回乡探亲、祭扫祖坟。三伯父去世后,骨灰由华航运回台湾安葬,可怜他翘首望乡数十载,终未能踏上回乡的归途。

1996年,三伯母、堂兄、堂姐回到贵阳探亲扫墓,看到如今的贵阳市与三伯父生前经常给他们讲述他离家时房屋低矮,没有一条水泥路面,晚上街灯昏暗的情景完全不同,如今高楼林立,街道宽敞,林城的夜晚更加迷人。在市郊一座山上,他们长跪在祖父母那年代已久的墓碑前,久久地抚摸着墓碑上刻有子女奉祀中的三伯父的名字,含泪道:“爷爷、奶奶我们终于回来了,希望二老在地下也会感到安慰。”此刻,我终于理解了他们千里迢迢,奔回贵阳的心情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相聚,但浓浓的亲情却令人难以割舍,听着堂兄、堂姐用纯正的贵阳话和我们交谈,我们感到很惊奇,他们说,三伯父从小就教他们练习毛笔字,在家里讲贵阳话,要他们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是贵阳人的后代,有朝一日回到家乡时,方便交流。听着我们的谈话,一向感情不外露的父亲已泪流满面。眼前的这一切,等了近半个世纪,多么的不容易啊!

如今,海峡两岸已实现三通,我们将通过同根同族的两岸中国人的不断交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略尽绵薄之力。两岸人民共同期盼着更美好的未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阳市委员会
英文域名:www.gymg.cn ICP备案号:黔ICP备1901275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0034号
地址:贵阳市金阳新区市级行政中心二期C区4楼 联系电话:0851-87988580
技术支持:贵州狼邦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关注贵阳民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