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纪念贵阳民革成立25周年之际,我们在历史档案之中找到许多有纪念意义而且对今天的工作仍然有指导作用的文章,现在搜集、整理并登载出来,让我们在寻找民革光荣足迹的同时发扬光大。
贵州民革于1951年l0月筹建,1956年11月正式成立民革贵州省委员会,历届主任委员为李侠公、王景渊。现由李侠公同志担任名誉主委,安迪伟同志任主任委员。民革贵阳市委于1982年12月筹建,在中共贵阳市委和民革贵州省委的领导下,经过半年的积极筹备,于l983年7月召开了民革贵阳市第一次党员大会,选出了王得一、田景凤、吴爱智、李儒云、欧阳文忠、张永龄、张汝弼、杨瑞芝、孟庆祖、桂次莲、涂光禅等十一位同志为民革贵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许推选李儒云为主任委员,张汝弼、杨瑞芝(兼秘书长)为副主任委员。
1985年5月,为适应工作需要,市民革主委会议在民革贵阳市委第21次委员会上提出“关于增补两名市委委员的建议,会议一致同意增补沈仲熙、刘宝贤为民革贵阳市委委员,并选举沈仲熙为常务副主委,刘宝贤为副主委。1987年元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发(1986)19号文件精神和民革中央关于引进新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有关规定,民革贵阳市委于1987年元月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接受主委李儒云、副主委沈仲熙、张汝弼三位同志因年龄关系要求辞去现职的申请,会议推选他们担任市委会的顾问并一致选举杨瑞芝为主任委员,补选杨永楦、李希白、吕文秀、汤克昌、赵军为市委委员并补选杨永楦为副主任委员,李希白为秘书长。1988年4月,民革贵阳市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一致选举王兆兴、王丽莉、王得一、毛秀梅、吕文秀、刘宝贤、杜云峰、肖华、陈祖群、张永龄、张昌明、吴爱智、杨瑞芝、欧阳可均、徐一鸣、赵军、徐儒作为民革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推选杨瑞芝为主任委员,刘宝贤、杜云蜂、吴爱智、王兆兴为副主任委员,赵军任秘书长。为实现领导班子年轻化迈出了第一步。
民革现阶段的政治纲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领导全体党员,团结国内外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为此,民革的主要工作是为促进“一国两制”的实施和统一祖国服务;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根据民革中央的规定和贵阳市实际需要,民革贵阳市委设祖国统一联谊工作委员会、四化服务工作委员会、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和统战理论研究小组。民草市委机关还设置了办公室、组织科和宣传科等职能科室,七年来,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稳步发展组织
民革贵阳市委于1983年成立时,仅有从省民革划分过来的市属单位民革党员73名,现已发展到293名,比1983年增加了三倍。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基层组织亦由原来的六个支部增加到14个支部,党员的平均年龄亦由原来的60.5岁下降到55.2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党222名,占党员总数的76%;其中被评为高、中级职称的109人,占参评人数的78%;根据民革的特点,还发展了社会联系人士135人,他们都是古稀以上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与港、澳、台或海外有一定联系的爱国人士,把他们组织起来,每月由社联委员会安排进行两次时事政治学习,并向他们宣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国策。民革发展党员,坚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以大中城市和有一定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为主。发展对象是:1.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2.同台湾各界有关系的人士;3.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人士;4.其他有关人士(包括与民革有关系的人士和不属于上述范围、本人自愿参加民革组织的人士)。
二、发挥参政党职能、积极参政议政。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贵阳市民革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于参政议政,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现有43名党员当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有省人民代表一名;市人民代表四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一名;区人民代表二名;全国政协常委一名;省政协委员二名;市政协副主席一名;常委二名;委员九名;区政协副主席一名,常委四名,委员十五名。他们在参加中共召开的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和人大、政协的工作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发表意见,反映民意,对于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教育、科技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等方面,都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善意的批评。有些民革党员,还就贵阳市的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管理、廉政建设、科教文卫等问题进行调查论证,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开展祖国统一联谊工作
“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民革工作的重点。贵阳市民革成立七年来,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主要任务来抓,明确一位副主委兼任祖国统一联谊工作委员会主任,还配有一名专职干部协助抓这项工作,各基层支部也有一名支委负责祖国统一工作。本着“立足大陆,面向三胞,联系三代,协助三引,促进三通“的精神,建立了“三胞”、“两属”情况登记卡片,经常的走访联系制度,现已有近二十个民革党员与港、澳、台及海外亲友取得了通信联系。七年来,祖统会共召开中秋月圆会、台情报告会、欢迎欢送接待会达81次;走访“三胞”、“两属”9l4人次;协助落实台、侨属、政策79件;接待去台人员回大陆探亲的103人次;欢送外出探亲64人次。从信息反馈来看,民革党员在台湾、海外的亲友已逐渐解除疑虑,增强了拥护祖国统一和爱国思乡的感情。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1、办学
贵阳市民革办学,是从1984年暑期开办英语补习班开始,同年九月报经市教委批准成立“贵阳民革中山补习学校”。先后开设了高考补习、初高中各科单科补习、基础会计、少年书画、普法及发型技术培训等共76个班,共招生4465人,结业4270人。曾多次被市教委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
2、办医
从1983年开始,贵阳市民革就组织一部分老中医开展节假日义务应诊活动,为群众解决就医难、看中医更难的问题。在中共贵阳市委和省民革的支持以及省政府的赞助下,于1986年8月报经市卫生局批准正式成立“贵阳民革中山医院”,设有住院部及三个门诊部。尽管医疗设备不够完善,由于医务人员服务热情,医疗效果较好,深受病家好评。门诊人数平均每年都超过二万人次。为响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多种形式办医,鼓励城市医院到农村设点支援农村卫事业建设”的号召,经市、区政协支边办联系挂钩,由民革中山医院于1986年秋遴选五名中西医师到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建立医疗支边点,开展为期一年的医卫支边工作,帮助该乡筹建“都拉民族医院”,承担当地的医疗、防疫、计划生育和培训二十名中级医务人员的任务,受到依族群众和区、乡政府的赞扬,并多次得到市政协支边办的表彰, l986年还被评为贵州省科技扶贫先进集体。
3、智力支边
自1983年中共中央号召各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工作以来,贵阳市民革共有党员及联系人士89人经市支边办联系挂钩及受省民革委托先后应邀到修文、镇宁、平塘、罗甸、独山、荔波、榕江、德江、贞丰、纳雍、赫章、龙里等28个县、区参加教育、医卫、化工、养殖、探矿、皮鞋制作、人工食用菌、折耳根及蓖麻种植等支边活动。举办系统讲座及短期培训班共37期,帮助各地三千多名小学教师过教材考核关,培训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00余人。受援单位反映良好,许多县、区都赠送了锦旗、感谢信和纪念品。市支边办安排民革贵阳市委定点支边的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通过综合考察,市民革四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先后组织了教师、医师、农业技术人员到该乡进行了48次支边活动,帮助偏坡小学提高教学水平,为当地群众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指导种植经济作物,发展人工食用菌及折耳根生产,使偏坡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4、咨询服务
l987年11月,经贵阳市科技市场协调小组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民革贵阳市委科技咨询服务部”。两年多来,先后应赫章县政协的邀清,组织皮鞋技师到赫章皮鞋厂开展为期半年的皮鞋制怍技术咨询服务,负责传授皮革下料.划样、裁剪、全帮合底、氯丁胶调配、修整成型等操作技术,通过短期堵训,提高了该厂的产品质量,当年就增创产值百分之二十,给赫章皮鞋厂带来了生机。受遵义县板桥区的委托,为该区筹建硫酸厂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及全部设计图纸等任务。接受息烽县政府的委托,为该县永靖化工厂提供设计任务。应赫章县人大和县政协的邀请,组织了一个九人考察组到赫章县进行草场改良和利用世界银行低息贷款发展畜牧业系列产品的可行性调查。受贵阳化工厂委托,在市政协、支边办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平塘、罗甸、荔波、册亨等县及乌当区下坝乡与当地政协和政府等有关部门协商,发动农民利用荒山河谷及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栽种蓖麻,由贵阳化工厂提供种籽并负责收购。既为化工厂开发新产品建立可靠的原料基地,也为少、边、穷地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
5、征集和撰写文史资料
贵阳市民革成立八年来共发动党员和联系人士一百余人征集和撰写文史资料406篇,共2l4.4620万字,已被《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等先后采了297篇,计lO7.8万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省、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卫生、宗教、金融等多方面的文史资料,民革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曾两次被评为贵阳市各界人士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先进集体”。市民革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成员曾有十二人次先后被评为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先进个人”。
6、贵阳市民革妇女工作委员会为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办了不少好事和实事,组织筹募了儿童福利基金戏曲义演,宣传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慰问盲哑学校和老年福利院,发动民革党员和联系人士捐赠衣服二百多件给偏坡乡的兄弟民族。今年“六一”儿童节还给下坝乡谷金小学送去了文具、儿童玩具等慰问品,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加强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机关建设等内容。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做好接班人的选拔工作,是关系到党派今后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大事。贵阳市民革成立八年来,先后进行了两次领导班子的调整,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和健全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新老合作交替的领导班子,使民革在多党合作中能够健康发展和继续发挥作用。在组织建设方面,民革发展组织工作的一贯方针,是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发展党员,必须全面深入地做好发展对象的考察工作,主要考察其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群众影响和入党动机,还要与发展对象所在单位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征求意见,以确保组织发展工作的健康进行。基层支部是巩固和发展组织、完成民革政治任务、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提高支部素质,每年都举办了一至二期的短期学习班,培训支委和中、青年骨干,不断充实和健全基层组织,增强组织活力,使基层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党员、推进工作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基地。思想建设是民革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贵阳市民革一直都把思想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经常组织党员和联系人士反复学习民革的性质、地位、历史、作用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及有关政策,使全体党员在政治上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近年来采取了专题报告会、学习辅导会、统战理论研讨会、举办读书班、开展社会主义好论文评选等形式,进行政治思想和形势教育。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进行反思,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以统一民革党员的思想,提高掌握在复杂环境中正确观察形势,明辩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心。今年以来,着重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帮助党员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一步明确民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民革党员的政治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地为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机关建没对于保证顺利开展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加强机关建设,主要是提高专职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了使机关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民革贵阳市委先后建立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文书管理办法、财务制度、机关干部任免、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对于整顿工作秩序,增强组织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散漫拖沓现象,保证机关工作发挥应有的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