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 | 贵州民革
网站首页 民革简介 最新发布 民革时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参政议政 思想宣传
组织工作 社会服务 民主监督 祖统工作 友好往来 企工委 党员风采 资料收藏
欢迎访问贵阳民革网(www.gymg.cn)    
我的父亲陈钟浚
信息来源: 作者:陈廷缜 发布日期:2012-07-02 [字体大小: ]

1985年9月1O日,我国初创“教师节"。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以我家三代从事教育事业,特授予《教育世家》的黑漆金字匾额一方,附荣誉证书。我们获此殊荣,深受鼓舞。先父陈钟溶,就是这个教师家庭的第一代。

父亲名钟浚,号鉴湖,生于清同治年(1866)5月l2日,殁于1952年12弓12日。生时正值国势日蹙,又当西学东渐。盛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际。因此,他和同时代的许多老师一样.都非常崇尚道德,注意科学,爱国忧民。是以教书育人、沽身自好终其天年的。  

少时科举未废.先应试及第。后以学行举为优贡。光绪21年(1895年)严修任贵州提学使创办贵州经世学堂,选拔全省高材生4O人课读其中,父亲即此四十人中之一。经世学堂当时分四科,课程中有一科为数学,这是贵州书院有数学之始。严修不但提倡数学,还同时提倡研究农学书、外交书、经学书等。有《书目表及读法》、《读西学书法》等书。这是一个教授综合中西学术内容并指导学习方法的学校。学校虽只办过一期,但其毕业生多系辛亥革命后,迄民九事变前,贵州政局及教育界的主要人物,影响颇大。   

父亲后考取贵州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入宏文学院,学师范。在日本留学对,秋瑾适在日本。两人均号“鉴湖”,因此颇有往还。秋瑾就义后,由桐城吴芝瑛冒万险为她营葬,刻石详述生平,题日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父亲获有印本,什袭珍藏。

清光绪28年(l902年)贵州巡抚邓华熙就省会贵山书院(在今民生路)改设贵州大学堂,授以经史格致(即理化)天算诸学。堂长是李端芬,贵阳人,曾任礼部尚书,因举荐康有为、梁启超于“百日维新”后被谪戍新疆,后来返黔任贵州大学堂堂长。父亲又在此教数学。

光绪3l年(1905)清政府明令废止科举,兴办学饺。兴办学校首先要培养师资。简易师范就是担负这一任务的学校。该校设在民生路贵州大学堂原址。父亲又在此执教。民初贵阳各公私立学校校长、教员多是这所简易师范毕业的。我在小学读书时,年长老师也多系此校毕业。

光绪33年(1907)贵州通省官立中学堂或立,入民国后,改称贵州省立模范中学,这是当年贵州唯一公的普通中学。第一任校长为麻江周恭寿(铭久),父亲又在此执教并任舍监,直到周铭久离校,一、二期学生毕业。这两期学生中,在解放前颇多知名人士。

民国初年张协陆任贵州财政厅长,父亲出任永兴、遵义、赤水、漾头等地厘金局长。他为官清廉,除工资外,毫无所取。民九事变后退出政界。

周西成主黔时,周恭寿任教育厅长,父亲又一度出任该厅科长,后感小学教育重要,遂决心专门从事小学教育。曾在私立复旦女学任教,并数度担任校长,直到七十余岁高龄。复旦女学是模范小学的教职员捐资兴办的女子小学,校址在今正新街。学生来源甚广,全省各县都有来报考入学的。何应钦夫人王文湘女士,即为该校第一期毕业生。那时,女予教育尚未普及,每期毕业只约二十余人。由于该校选聘教师重视学行,同时,由于该校教学认真,学风纯正,故对学生每学期考查成绩,进行评比,几乎都列甲等。学生毕业后多数考取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前数年我市女教师中,尚有不少是复旦女校毕业的学生。这所办了二十余年的女子小学直到l939年“二四"轰炸,学校全部被毁于日机,确实无力再行恢复,才忍痛宣告结束。

父亲不信鬼神,崇尚科学。他先从数学入手,收藏古今中外“算书"极多。在我国初有横写算式的年代,我家已有19位和21位的对数表。我在小学时他就教我使用。他虽攻数学,但对理工科及医学方面的书籍亦收藏不少。此外,他十分注意选购学习方法一类的书,如《东塾读书记》、《呻吟语》,《翰轩语》、《古书读校法》、《书目答问》、《书目表及读法》,《读西学书法》、《中国历史研究法》等等。他收藏研读的这些学习方法之类的书,对我们子女后来的学习很有帮助。由于父亲治学涉猎范围广泛,故对工具书,必求齐备。如:类书、辞典、百科全书,动植矿物辞典等,均罗列案头,随时翻阅查考。此外如《佩文府》《渊镫类涵》、《子史精华》、《涵芬楼古今文钞》、《清稗类钞》等,虽都是几十到百本以上的大部头,他不计书价昂贵,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买下。每本书都用蝇头小楷写下书头,分类贮藏,为了训练我们能熟练地利用这些藏书,还不时出题要我们从中查找资料。因此,我在少年时即从中学会了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

父亲对于古今中外政治学术思想的演变十分注意,诸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泰西学案》,《天演论》(即《进化论》)、《穆勒名学》、《耶方思名学》、康有为、梁启超全集以及孙中山派的《民报》等。我们由是自幼从父亲处习闻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物竟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语。他还注意世界大势及当前教育趋势,从不间断的订阅《东方杂志》及《时事新报》,着重阅读其教育副刊《学灯》。他关心当时出版界的重要著作,例如《鲁迅全集》首次出版时,全书布面金字共二十本,订价二十元,后来增为大洋五十元,父亲仍不惜节衣缩食以求先睹为快。据书店人云,贵阳只售出二部,可见父亲爱书之一斑。

父亲一生未置田地房产,只喜买书,终生手不释卷。他饮食有节,身体健康,讲究卫生,不服药饵。颇喜金石,雕刻、书法楹联,但流传不多。目前长伴“教育世家”匾额的,是父亲的一副篆书对联:“青山吟鲍谢,红烛写庄骚”。这是我们现在存有父亲的唯一手迹,也是父亲一生的概略缩影,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一颗献身科技教育,振兴中华的心。 

作者系民革贵阳市直一支部老党员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下一篇:寻找纪念塔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阳市委员会
英文域名:www.gymg.cn ICP备案号:黔ICP备1901275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0034号
地址:贵阳市金阳新区市级行政中心二期C区4楼 联系电话:0851-87988580
技术支持:贵州狼邦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关注贵阳民革微信公众号